藥物濫用及成癮是當今台灣地區重要的社會問題,如何協助成癮者 發展免於藥物的生活型態,早日回歸社會,發揮其社會功能,是藥 癮戒治的主要目標;惟戒癮過程漫長而艱辛,並同時涉及生理、心 理及社會三大層面,其複雜困難可見一斑;為能達到有效治療及預 防復發與慢性化之功效,強化成癮者戒癮動機、發展有效的藥癮治 療模式以及建立完整的家庭社會支持網絡,應是努力的方向。 |
(一)藥癮治療模式成效有待評估 |
在藥癮治療模式發展方面,國內過去因缺乏相關的實證研究,各戒 治機構只能參酌國外的臨床經驗及國內少數研究結果,配合藥癮者 之特性,發展出適當的藥癮治療模式;然而,在眾多機構多樣的治 療模式中,究竟其治療成效如何?何者為經濟、有效之治療模式? 目前囿於起步階段,故均未詳加評估,本土治療模式尚未能確立。 |
(二)社會、家庭支持網絡尚待建立 |
預防成癮復發是一個重要且棘手的問題,就過去之治療經驗發現, 成癮者常因無法獲得良好的家庭及社會支持,復發頻繁而導致治療 效果不彰,故加強成癮者親友及社會大眾教育,統合各項資源,建 立完善之社會家庭支持網絡,對未來藥癮治療效果將更顯重要。 |
(一)藥癮盛行率調查 |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流行病學訓練班於民國八十四年至八十五年
,針對國內四十二家醫院一、四八一名藥物濫用者進行之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發
現,藥物濫用者中男性佔82%,女性佔18%;年齡分佈方面,男性平均年齡為
31歲,女性為27歲;婚姻狀況離婚、分居、同居及喪偶者在男性佔9%,女性
佔15%;教育方面,男性依序為高中42%、國中39%、國小10%;女性依序為
國中42%、高中39%、國小12%;職業方面均以無固定職業者居多;使用之藥 物種類則以海洛因53%及安非他命30%居多。 |
有關青少年用藥盛行率之情形,依周碧瑟於民國八十至八十三年針對青少年所
做的用藥盛行率調查發現,在校學生第一次用藥年齡平均約為 13-15 歲;盛行
率為 1.3%(高職生:2.57%、專校生:1.41%、國中生:0.85%、高中生:
0.77%); 其中男同學之用藥率為女同學的 6.8倍(男:2.12%、女:0.31%), 且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藥物的來源主要為校外朋友供應;用藥相關因素較重 要者為男性、父母親未同住一起、父母親之管教採自由態度、不在乎課業、結 交社會青年、本身有抽煙喝酒習慣、兄弟姊妹之中有人使用毒品、打工過、翹 課..共29種;第一次使用藥物之動機首推好奇佔54.6%,次為朋友引誘、不好意 思拒絕為13.5%;用藥種類以安非他命最多;用藥青少年使用藥物後心理會感 到不安,不安的理由依序為怕上癮、怕影響健康、怕犯法。 |
(二)藥癮之相關研究 |
在國內對藥物濫用與成癮原因的相關研究方面,陳朝灶等人以二百 六十三人為樣本的研究指出: 第一次吸毒及持續吸毒的原因依序為好奇心、朋友引誘、提神、麻 醉自己、不嗑藥會難過、打發時間( 民國82,衛生署 );周碧瑟(1993) 針對一百一十五位青少年所作的研究也指出:第一次使用藥物的原 因以好奇為首,其次依序為朋友引誘及不好意思。法務部(1982)研 究青少年藥物濫用的原因中,亦以好奇模仿居首、朋友引誘次之、 喜好使用後的感覺居三、逃離挫折居四。 |
行政院衛生署有鑑於毒品防治之最有效方法,首重針對高危險群以
正確有效的篩檢方式進行篩檢,因此,在八十四年度補助台北市立
療養院辦理「藥物濫用篩檢量表之研究」計畫,進行評估測量該量
表的效度及信度,以作為教育單位每年測試預估藥物濫用盛行率之
工具;本研究以教育局春暉專案進行尿液篩檢之高危險群學生所在
班級為研究對象,並以其隔壁班級作為對照組。共計收集十五所高
中、高職及國中為研究樣本,實得有效樣本:實驗組共五百四十五
名,對照組共五百五十七名;男生共七百五十四名,女生共三百四
十八名。研究結果顯示:本量表互評部份之用藥情況較自評部份為
高,此結果與目前盛行率自我填報有低估現象吻合。本研究自評部
份的項目與互評項目的相關係數均低,顯示本量表的項目仍有必要
再做進一步的探討。關於本量表的效度方面,目前仍在積極測試中 。 |
而在基礎醫學的相關研究方面,尚在起步階段。陳喬琪(1993)曾發
表「癮的神經生物學機轉及其臨床涵義」一文,指出成癮機轉的探
討,也許宜從了解成癮物質在大腦的正增強作用及負增強作用著手
,從而解析其在神經生物學的機轉。陳氏在行政院衛生署補助下進
行「海洛英成癮者之精神病理研究:共發性精神疾病與人格特質」 研究計畫中,用鴉片接受器拮抗劑:拿淬松(Opiate receptor antagonist:NaltrexoneHy drochloride)檢驗成癮者之生理、心理反 應,藉以探討「降癮」的意義。陶寶綠(1995)所主持的研究計畫 「研究類鴉片藥物的作用--從分子到人體」的研究結果中也指出: 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在嗎啡(Morphine)耐藥性和依賴性的產生 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 k--類鴉片受體作用抑制嗎啡(Morphine)耐 藥性與依賴性的產生,可能經由抑制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的釋 放而達到此種效果。 |
此外,在臨床的相關研究方面,高雄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曾以該
院住院治療海洛因戒斷計畫的五名病人,進行Naltrexone解毒治療
計畫。病人使用成癮藥物的時間分別為一年、一年半、二年、三年
及四年;且在住院之前皆有戒藥經驗。病人服用Naltrexone的第一
天(病人住院的第二天),戒斷症狀明顯上升;病人主觀感受以渴望
再使用鴉片、躁動不安、肌肉關節疼痛、疲乏感、食慾不振等最大
;護理觀察則以病人有不平衡感、流鼻水、流眼淚、打哈欠的現象 增加最多。在此之後,戒斷症狀逐漸下降。 |
有關心理社會層次的相關研究方面:張玨、黃文鴻等人(1989)對一 百七十二位用藥少年及一百九十三位一般在學青少年的調查研究中 指出:一般壓力來源,用藥組是來自家庭與生活,一般組為來自學 校;在生活壓力方面,用藥組為來自人際溝通不良,而一般組為自 我要求過高;在調適方面,用藥組較多情緒反應,尤其是立即反應 較激動,而一般組則往解決問題著眼。許秀琴(1992)在「藥物濫用 者之家庭結構分析」中指出:大部分濫用者在用藥當年或前一年中 都曾發生重大的生活事件,這些重大的事件大部分都與家庭生活有 關,尤其對已婚的藥物濫用者而言,大多為婚姻危機。宋維村 1995)在「綜說心理危險因子與青少年藥物濫用」一文中,有關 認知及態度方面引用Brook(1990)之研究結果,比較藥物使用者和非 使用者,發現使用者ぇ較不知道藥物的不良後果、對藥物的負面態 度較小、傾向於相信使用藥物是正常或大部份的人作的事、家庭 及所處的社區對藥物負面的態度較小。另外,簡利盈、鄭泰安 (1995)在「綜說社會危險因子與青少年藥物濫用」一文中則提出: 青少年的藥物使用者,不同於成年人,他們多在同儕團體中開始使 用,且極少有單獨使用者。再加上他們多屬開始使用、偶而使用、 規則使用者,而很少至濫用程度及成為依賴者。因此,社會因素對 青少年來說是最重要的,更勝於心理因素。青少年直接接觸的社會 環境主要是家庭、學校、同儕,另外也同時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 |
(三)戒癮藥物引進 |
戒癮藥物,傳統上以症狀療法所使用之 Clonidine、鎮定安眠劑、抗 精神病劑為主。使用 Clonidine雖然可以減輕戒斷症狀,但無法完全 解除戒斷症狀所引起的痛苦;使用鎮定安眠劑,擔心使用不當會上 癮;而抗精神病劑則必須避免產生錐體外徑副作用。針對海洛英成 癮者,國外近年來已研發成功多種戒癮藥物,如:鴉片接受器作用 劑(Opiate receptor agonist)、美沙酮(Methadone) 、LAAM(N-acetyl-methdol ),美沙酮並無法治癒鴉片類成癮,僅僅是 讓成癮者維持在此藥品上,避免毒癮發作,而LAAM是美沙酮衍生 物,具長效性質,且比較不會產生欣愉感,濫用性較美沙酮低。另 一類為鴉片接受器拮抗劑(Opiate receptora ntagonist)拿淬松 (Naltrexone Hydrochloride),此類藥物使用後會拮抗海洛英、嗎啡的 作用,亦即使用它之後,再服用鴉片類劑不會獲得預期的欣愉效果 ;如果停用時,亦不會有戒斷症狀。 |
行政院衛生署與法務部合作辦理「受保護管束人試用拿淬松拮抗劑 協助戒毒計畫」,由台北市立療養院與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執行「研 究拿淬松預防海洛英成癮者之復發計畫」,申請以專案進口試驗用 藥品方式,進行臨床上的治療計畫。另外,林式穀所主持 「Lofexidine之臨床試驗」,也在台北市立療養院進行試驗。上述所 引進的戒癮藥物試驗之結果仍在進行中,未來將朝著以 Lofexidine 作為解毒劑,Naltrexone作為維持治療藥劑的方向研究;進行方式, 將由醫學中心及精神科教學醫院研擬成癮戒治藥物人體試驗計畫, 向行政院衛生署申請核准後進行。 |
(四)戒癮效果評估 |
在國內有多種戒癮模式正在進行中,這些治療模式主要是針對完
全緩解期、部分緩解期、短暫緩解期與持續緩解期等,不同時期
的治療,而在治療成效評估方面,尚未能有明確的療效評估結論
產生,目前有針對解毒期引進新的戒癮藥物,以評估是否能對尚
不能有效處理的戒斷症狀提供治療或使現有治療過程更安全。台
北市立療養院「象山學園」八十四年十月開始接受個案,以透過
長期復健追蹤治療,提高自我照顧能力,減少再度使用率為目的
,進行為期一年之評估工作,並以心理治療、家庭會談、尿液篩
檢為方法,分三階段進行追蹤治療及評估戒癮效果。初期治療成 果顯示,約 60%個案可維持兩個月尿液呈現陰性反應。 |
臺灣省立草屯療養院針對出院藥癮病患以郵寄問卷做追蹤評估,
總計寄出六百一十四份,回收二百二十份,一十八份為無效問卷
,回收率35.83%。評估結果發現,病患出院後首先面臨的困難依
序為:不容易交到朋友、找工作及與家人溝通;有86.4 %的受訪
者覺得勒戒中心生活管理方式合乎及重視人道;而有96.8 %的受
訪者覺得勒戒中心提供的所有服務(包括藥物治療)對戒除藥癮有
幫助,其中有65 %的受訪者認為很有幫助。除此之外,臺灣省立
草屯療養院針對出院的勒戒病患以家庭訪視及電話訪談進行評估
,共家庭訪視46人,電話訪談11人,合計樣本數共57人。評估結
果發現,病患出院後不再使用毒品比例為93 %;出院後所面臨的
困難依序為:不容易交到朋友、與家人溝通及找工作;而勒戒病
患出院後最迫切需要的協助依序為:交友問題、毒癮克制及與家
人關係的改善。 |
臺灣省立草屯療養院也正進行對化學物質濫用者的參與性觀察以
及其治療性相關因素之評估,並對其治療效果加以探討。計畫針
對先前所有曾經參與過此一門診團體心理治療之病友與家屬,寄
發問卷或進行訪談,以了解參與者對過去之團體進行方式、內容
等方面之看法與意見,再重新規劃與設計此團體;研究者以「認
知--行為」為主要導向,採用Marlatt & Gordon「復發預防」 (Relapse Prevention) 理論為主要內容架構。研究者將設計一系列 評估工具:包括中華民國團體心理治療學會改編自 Yalom之「團 體治療性因素評估表」、研究者自編之「物質使用歷程自陳問卷 」、研究者改編自國外學者之「動機改變量表」與「成癮相關認 知與態度量表」。在每位團體成員初次參加團體後,以固定時程 對其進行個別評估,以了解參與團體治療的化學物質成癮者之動 機、對成癮相關問題的認知與態度上之改變以及此研究團體之治 療性因素。 |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煙毒勒戒科以完成該院藥癮戒治模式的出院個 案為追蹤對象,除了評估治療效果外,並探討與藥物再度使用的 相關因素。結果顯示:(1)濫用藥物的時間愈短者預後愈好。出院 後的個案在四個月以內的再使用率,皆高於四個月以後。(2)增加 治療內容、延長治療時間的凱旋治療模式有助於藥癮的戒治成效 。部份藥癮患者雖於住院當中與毒癮環境隔離一段期間,但出院 後在「自我因應」(如失眠、情緒低落、緊張、發脾氣等)以及「 人際互動」(如就業不如意、再與吸毒朋友來往等)下,仍無法克服 而再度濫用藥物。 |
高雄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所作用低劑量的Clonidine治療鴉片類 成癮病人療效研究,以及用高劑量的 Clonidine和BZD做比較性 療效評估研究。結果顯示出在戒斷症狀的改善上,兩組並無顯著 差異,但是,Clonidine組在睡眠的改善上有較優異的效果。 |
(一)繼續積極編製藥物濫用篩檢量表,並發展戒癮業務之相關量表 |
針對高危險群篩檢出有藥物濫用傾向的個案,給予預防毒品教育 或是必要的戒治處置,是毒品防治最經濟且最有效的方法。因此 ,積極編製有效且可靠簡便的篩檢量表,是仍待發展的方向。行 政院衛生署除了補助台北市立療養院辦理「藥物濫用篩檢量表之 研究」計畫外,更積極地與法務部配合發展「有無繼續施用毒品 傾向評估標準」,以作為司法單位對被告起訴或交付審理與否, 以及作為是否施以強制戒治的依據。由於本量表的應用關係到藥 物濫用防治政策的執行,因此,更應制定具體明確之標準,以供 勒戒處所或支援看守所、少年觀護所附設勒戒處所之醫療機構在 臨床上使用。而經由勒戒處所勒戒後,其復發率為醫界及學者所 關心,未來若是能夠掌握影響復發率的因素,將可以提供相對應 的處理策略及服務模式,也可以提升戒治的成功率。 |
(二)評估並繼續發展國內的藥癮治療模式 |
目前國內雖已有多項藥癮戒治模式在發展進行中,惟仍未臻成熟 ,未來應以擷取國外經驗,發展本土化治療模式為原則,繼續國 內戒癮模式的發展。而發展的方向應包括:(1)加強戒癮效果之評 估研究。(2)推展藥癮的基礎研究。(3)加強藥癮的臨床研究。(4)發 展有效的篩檢工具。(5)發展良好的評估工具。如此,整合出更符 合本國社會、文化、種族的國情之治療模式。 |
(三)加強藥癮患者心理社會層次相關研究,並建立其社會、家庭支持網絡 |
在藥物濫用問題的探討中,心理社會因素及家庭因素的影響上, 無論是在濫用原因、治療或復健上,均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家 庭更是深受藥物濫用的危害。因此,未來在藥物濫用的預防、治 療及復健上,應以整體脈絡的角度來看藥物濫用的問題,兼顧個 人的生理、心理、家庭及社會環境因素,而不只將其視為個人的 行為問題或心理問題。同時,鑑於預後照顧對治療效果的延續有 重要的影響,所以更應該運用社會資源,協同團隊人員協助藥物 濫用者規劃出院以持續治療效果。所以,將來應重視如何結合其 他社會資源,以建立預後照顧系統,來延續治療效果及培養藥物 濫用者適應社會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