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

◎基本資料
※成立時間:83年11月30日
※面積:515.1公頃
※地方主管單位:台南市政府
※地理位置:台南市安南區
※主要保育對象:保護珍貴溼地及棲息於內之鳥類

◎成立緣起
   四草是由於過去河川改道,並由上游沖下大量泥沙,日漸淤積形成海埔新生地與沼澤。
四草地區形成沼澤後再被開發成鹽埸,今仍保持溼地狀態,每年有候鳥來此度冬,作為遷移
時補充體力的休息站,已成為亞洲、澳洲候鳥的中繼站。四草為台灣十二大溼地之一,其重
要性具國際級標準,因此規畫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來保育當地的生態資源。

◎自然環境
   台南市的四草位於鹿耳門溪東南,西濱公路西南,正處於鹽水溪和嘉南大圳排水道匯集
的北方。原先為鹹水湖,形成沼澤後再被開發成鹽場。周圍為養殖魚塭,內有鹽田、水道、
運河、溝渠,河口沙洲的潮間帶,皆可供水鳥棲息與覓食。
   
   四草地區目前為本省重要的溼地。溼地介於水域及陸域之間,為水鳥、岸鳥等許多鳥類
繁殖、覓食或遷徒度冬的棲地。溼地孕育有適應力強的動植物,所以比一般農田有更高的生
產力,而水中的魚蝦、貝類與底棲生物可供作鳥類的食物來源,因此溼地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

   本區目前多為鹽田及魚塭,附近水域長滿了紅樹林,另外還有一些鹽生性草類。每年九、
十月鹽池需把池水放乾,日晒消毒,淺水期間可提供鳥類更多的食物,本區距七股曾文溪口黑
面琵鷺棲息地甚近。

◎動物資源
   四草地區發現的鳥種,超過160種,以候鳥的種類及數量最多,約佔75%,其餘多為留鳥。
每年九月至十一月為水鳥大量南下之遷移期,過境候鳥在此暫駐,覓食並補充體能,部分候鳥
在此過冬。隔年三月下旬至五月中旬為春季候鳥北返遷徙期。其中以鷸  科鳥類最多,另外鷗
科、鷺科、雁鴨科數量亦不少。此外還有部分鳥類在此地繁殖,包含高蹺  、燕  等鳥類。
   
   本區出現的保育類鳥種眾多,包含有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及列為珍貴稀有的唐白鷺、白鸛
、黑鸛、琵鷺、黑頭白  、松雀鷹、鳳頭蒼鷹、鵰頭鷹、魚鷹、隼、燕  、小燕鷗、蒼燕鷗、短耳
鴞等,及其他保育類鳥種如灰面鷲、赤腹鷹、諾氏鷸、草鴞、紅尾伯勞等數十種。



[臺灣的自然保護區系統]

[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 |自然保留區 |野生動物保護區]


資料來源
臺灣大學動物學系生態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