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70年代-產業與科技
一、就業結構
就業市場呈現勞力不足現象,基層勞力尤為短缺。至79年,農業與工業就業
人數占總就業比率分別降為12.8%及40.8%;服務業則成為吸收人力的主要部門
,就業人數占總就業的比率上升為47.1%。
二、重要產業、產品及關鍵科技
(一)農業
─主要糧食供過於求,改採轉作雜糧、休耕。
─林業經營砍伐減少,改以國土保安為主要目標。
─七星鱸、石斑魚、文蛤、西施舌貝。
(二)工業
─推動策略性工業(電機、機械、電子器材、汽車零件及金屬製造),出口
值持續擴大,其中以電子及機械業居冠,顯示我國產業轉型的成效。
─推動自動化技術,提高生產力,並減輕勞力不足的壓力。
─70年代出口績優產品:收錄音機、計算機、手套、手提箱、塑膠製品、照
相機、玩具、纖布、電扇、馬達、電話、縫紉機、運動鞋、汽車零件、成
衣。
─70年代,工業生產平均每年成長7.7%,其中重工業年成長9.8%,輕工業
年成長5.7%。
三、供電情形
─74年臺灣第一座抽蓄水力發電工程明湖電廠竣工啟用,核三電廠完工,電力供應
充足。
─70年代後期,由於土地取得困難、環保意識抬頭等,電力供應由過剩轉為不足。
四、重要交通建設
─鐵路東線完成窄軌轉換寬軌,自強號柴油特快車加入營運。
─北部濱海公路、關渡大橋通車、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統按鈕啟用。
─陽明海運開闢中歐等航線,完成輻射狀航線網,長榮海運環球航線成功。
─各國際港貨櫃中心陸續啟用,我國貨櫃運輸列為世界第三,貨櫃持有量列為世界
第四。
─71年首座光纖傳輸系統正式啟用,為臺灣電信事業創新紀元。
─73年中華航空公司國際航線自紐約延伸至阿姆斯特丹,完成環球航線。
五、科技發展指標
─全國研究發展經費占國內生產毛額之比重:1.01%(75年),1.66%(79年)。
─全國研究人員數:27,747人(75年),46,071人(79年)。
─核准國人專利數:5,800件(75年),11,493件(79年)。
─技術密集產品輸出額占總輸出額之比重:22.2%(75年),34.0%(7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