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40年代-產業與科技
一、就業結構
40年代初期,就業人數中農業所占比率仍高達56.7%,服務業占27.0%,而
工業僅占16.3%。至49年,農業所占比率下降為50.2%,工業上升為20.5%,服
務業提高為29.3%。
二、重要產業、產品及關鍵科技
(一) 農業
─開發農業資源,採勞力密集之經營技術,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引進經濟作物,如洋菇、蘆筍。
─推廣種植香蕉、鳳梨。
(二) 工業
─發展民生工業及進口替代(勞力密集輕工業)工業,如紡織品、食品、
合板、水泥、平板玻璃、味精、化學品、電器。
─40年代,工業生產平均每年增加11.7%。
(三) 主要出口產品
─糖、米。
三、供電情形
─40年代早期以水力為主,中期以後以火力發電為主,水力發電為輔。
─42年完成東西聯絡輸電系統。
─49年臺灣電力公司深澳發電所第一部火力發電機開始運作。
四、重要交通建設
─40年民航環島飛行正式開航。
─臺灣鐵路行駛柴油快車。
─42年西螺公路大橋、臺北市中興大橋完工通車。
─49年中部橫貫公路全線完工通車,公路局行駛客運班車。
─基隆港外港闢建工程竣工。
─臺灣航業公司澎湖客輪行駛高雄馬公線。
─縱貫公路行駛金馬號客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