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40年代-生活內涵
一、社會經濟背景
─40年,平均每人GNP不及100美元,至49年時升為154美元。
─就業機會雖增加,但失業情況仍嚴重。
─人口成長率居高不下,至49年,人口自然增加率仍高達3.26%。
─49年,15歲以上人口中,不識字者占37.2%,高中、職者占6.7%、具有高等教
育程度者僅占2.4%。
─49年,0-14歲人口占總人口之45.1%,15-64歲人口占52.4%,65歲以上人口占
2.5%,幼年及老年人口扶養比為90.8%。
二、食
─仍然粗茶淡飯。
三、衣
─縫衣機(腳動),梭織棉布、卡其布、利用麵粉袋縫製衣裳;布鞋、皮鞋逐漸普
遍。
四、住
(一) 都市住宅
日式平房型式,建材以木、磚為主,有供電系統,部分家庭有簡易自來水供
應,浴盆及廁所型式改變,有電風扇,有撥盤式電話,使用燃料為木材或煤
球、炭,有冰塊儲冷之簡易冰箱。
(二) 鄉村住宅
傳統農村住宅型式,建材以木、竹、土為主,少數地區開始有簡易自來水及
供電,多數家庭無浴廁設備,使用燃料為木材。
(三) 人口漸往都市移動,臺北市人口已超過50萬人。
五、行
─自行車、三輪車。
─48年計程車開始營業。
六、育
─國小校舍不足、上課呆板、學生參加惡補情形、圖書雜誌不足。
七、樂
─收音機(真空管)、留聲機。
─國人生活重心在食、衣、住、行民生必需品的賺取,休閒遊樂時間相對稀少,活
動項目單純,主要為觀賞戲劇(戲院、野台戲、露天電影、歌廳)、音樂、美術
等,以及旅遊人文名勝古蹟及自然風景區,如八卦山、阿里山及溫泉地區等。
─開發整建風景區、溫泉區、森林遊樂區及海水浴場等。另由於美軍之駐防及各國
駐華使節來臺,為因應其對休閒活動的需求,政府整頓開發淡水高爾夫球場。
八、醫療保健
─大部分由助產士接生。
─國小學童沙眼罹患率高達75%以上,為推行沙眼防治工作,在校由老師為學生點
眼藥膏。
─國小老師為女學生擦藥治「頭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