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縣立文化中心博物館

專題特色館

原住民文物陳列室

參觀時間 週二至週日,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週一公休。
門  票 免費。
地  址 臺東市南京東路二十五號。
交  通 位於市區,無公車站:距火車站及臺汽客運車站約十分鐘路程。
電  話 (○八九)三二○三七八。


一、籌建經過


  臺東縣立文化中心依據教育部頒佈「建立縣市文化中心計畫」著手籌備,經選定於臺東市區內縣有土地,請吳明修建築師興建,於七十一年度施工興建,七十四年度竣工。圖書館部份於七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落成啟用,中山堂之演藝廳、展覽室、研習室部份於七十四年十月六日開館啟用,辦理各類活動。分佈於縣內高山區之原住民族群有阿美、布農、魯凱、排灣、卑南、雅美六族;考古發掘研究,有長濱、麒麟、卑南與阿美等文化。縣內地形狹長,且有島嶼,各族分佈其間,習俗、文化各有特質,因此臺東縣成為人類學研究的重要地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規畫「山地文物陳列室」,由尹建中教授主持,七十五年十二月完成規畫,七十七年六月一日開館。


二、展示內容


  中心的展示分長期性的「卑南史前文物展」、「六族山胞文物展」,以及臨時性的特展。臨時性特展之內容以外來之各類專題展為主,以七十六年所舉辦的特展為例,計有資訊展、盆景雅石特展、花燈展、書法展、書畫義賣展、美術專科學校畢業美展、民俗剪紙藝術展、雕刻展、攝影展、陶藝展、篆刻研習會成果展、竹藝展等,七十六年展次有十七次,漸次成長,至八十二年度展次增為五十九次之多。

  「六族山胞文物展」之展示綱要與內容有:(一)概說:包括山地六族的文字說明、分佈圖、代表照片。(二)生產工具:包括六族不同的農具、獵具、漁具。(三)生活器皿:如卑南的盛飯用具、木匙、水筒、竹背籃、竹籩、煙斗;布農族的酒甕、桃線具等。(四)傳統服飾:包括各族的男女服、耳飾、頸飾、腕飾、腰飾、銀盔、皮煙袋等物。(五)工藝品:有織布、編器、刺繡、木雕、陶器,尤以排灣族的家屋雕刻與象形雕刻最為出色。(六)建築:以建築模型並附照片方式展示,其中以卑南建築最為特殊,有南王村少年會所、射馬間社青年會所、氏族露屋、女巫屋。(七)樂器:如阿美族的鼻笛、方琴、口琴、竹鼓、木鼓等樂器。(八)巫術用具:如卑南族的女巫袋、小陶珠、人面形銅鈴、檳榔;布農族的巫師用具和咒物。(九)武器:有排灣族的佩刀、刀鞘、長槍、木盾、火藥筒等。「卑南史前文物展」展出品共約一百五十件,內容有石板棺、先民之骨骸,以及陪葬品,如:陶罐、玉環、玉玦耳飾、石鏃等物。


三、場地配置


  中心之建築物分圖書館與中山堂兩主體,圖書館共有四層,中山堂內設有演藝廳、展覽室、藝廊、會議室、演講廳等。目前中山堂有展覽室三處,分別是地下室的山胞六族文物陳列室,及一、二樓的展覽室;此外,二樓尚有辦公室一間,另有文物庫房二間及文物修護室一間;地下室並設有視聽室,用以放映山胞六族之祭典、傳統歌舞、手工藝製作過程之影帶,場地大約五百一十坪。


四、推廣活動


  中心的推廣活動由推廣組執行,配合歲時節慶策畫辦理大型活動,並配合展覽舉辦相關性的活動。如配合資訊展舉辦各項競賽,提昇縣民對資訊科技興趣與瞭解。親子活動上,每月辦理家庭日活動,促進家庭和諧。並舉辦民族藝術研習班及文化講座,提昇縣民對時事、科技、藝文、生活、藝術之瞭解,每月印製藝文活動日程表供民眾索取。


五、藝術教育活動 


  中心演藝活動由藝術組執行,可分為縣內與縣外兩大類的演藝活動,其內容包含音樂、舞蹈、戲劇、歌唱等各類型動態的演出,此外,更輔導縣籍兩個團隊—高山舞集文化服務團、台東劇團,每年作定期的下鄉或縣外巡迴演出,配合文建會辦理文藝季、鄉鎮展演設施、中心館舍保繕工程、假日廣場。另外配合省政府教育廳辦理藝術教育活動。


六、義工制度


  七十五年十一月起召募義工二十一名,並於七十六年六月十四日辦理新進義工職前講習會。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