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樓文物館

參觀時間 週二至週日,每日上午八時至下午六時,週一公休。
門  票 全票十元,半票(軍警、學生)五元,團體(三十人以上)八折優待。
地  址 臺南市民族路二一二號。
交  通 臺南客運一、一七、二○路皆可到達。
電  話 (○六)二二三五六六五

  赤崁樓興建於明朝永曆七年(西元一六五三年),當時荷蘭人竊據臺灣,壓制我國人民,志士郭懷一領導反抗,不幸失敗。荷人心有餘悸,於是在臺江沿岸的赤崁地方,也就是現在的臺南市區,建立砲壘,作為防備,名叫普魯民遮城,中國人則稱為赤崁城,另稱赤崁樓或紅毛樓。此城係用糖水、糯米汁,攪拌蠔殼灰,疊磚建造而成。周圍約一百四十一公尺,樓高十公尺半,南北角有瞭望臺,還有古井與地窖兩所,儲存糧食預留水源,作為戰時的準備。

  永曆十五年,鄭成功打敗荷軍,在赤崁樓建立承天府署,成為臺灣首次光復的精神號召中樞。鄭成功在進駐安平前,暫住赤崁樓,長達九個月,我們今天登樓憑弔,想見鄭成功當年西望故國,應該是情馳萬里,壯志激烈的吧!至永曆十八年,承天府裁廢,赤崁樓成為儲藏火藥的場所。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變起,赤崁樓的鐵鑄門額被拆去鎔鑄武器,開始破壞。以後加上人為的殘損,風雨飄蝕、地震顛搖,到嘉慶年間,赤崁樓只餘下四周的頹兀城牆,和一片淒清荒涼的景象。

  同治光緒年間,大士殿、海神廟、蓬壺書院、文昌閣、五子祠,先後建築在赤崁城址上,城堡原壁被削毀一半,臺基寬度不夠,故另加擴建。這五座建築物,巍峨高聳,為破落的赤崁城址平添了壯偉氣派。今天蓬壺書院和五子祠因為地震颱風只存玄關,其餘已成陳跡,唯有文昌閣還古風依然。日本竊據臺灣後,以海神廟和文昌閣、五子祠為醫院和學生宿舍,後來又發掘了東北角荷蘭砲臺殘蹟,和壘下地下室的門戶。

  光復後,設歷史館於海神廟和文昌祠,參觀者絡繹不絕,積久成習,一般人就把這神廟樓閣認為是古代的赤崁樓。


一、籌建經過


  該館前身為「臺灣史料館」,創設於民國二十一年四月一日,館址設于安平古堡,乃是臺南初期鄉土資料、歷史文物之寶庫。民國二十六年遷移至青年路一段,重新建館,改稱為「臺南市歷史館」。民國三十四年再遷移於赤崁樓,以文昌閣為第一室,陳列館史以及荷據、明鄭等時代之文物資料;以南樓海神廟為第二室,專陳清代史蹟文物。迄至民國五十二年易名「臺南市民族文物館」,民國五十四年各界集資修建延平郡王祠時,為紀念鄭成功豐功偉績,特在祠內附建鄭成功紀念館,並將民族文物館合併遷入。當年館中藏有歷代陶瓷、石刻、木刻、石碑、化石、契據、古幣、兵器、匾額、家具、服裝與文獻史料達數千件,具學術研究價值。至民國七十七年,因年久失修,文物他藏,陳列室只餘三間,而海神廟二樓之陳列室目前業已封閉。


二、展示內容


  目前赤崁樓的陳列室只有三間,除了圖片、模型、說明文外,別無他物。海神廟一樓的兩邊牆壁上展示清代統治臺灣之圖片,並陳列了古代臺灣與內地海上交通模型圖、臺灣大陸古今地形變化模型圖,以及早期大型船隻模型,有漢族樓船、廣船、南京船、蒙衝船等。

  文昌閣一樓除了陳列普羅民遮城復建模型外,展覽櫃內設置了許多說明文字,有赤崁樓史略、古物介紹圖說、臺灣古地圖、鄭成功光復臺灣與荷締約條款書等有關館史、荷據、明鄭等時代之文物資料。二樓中,典祀魁星,說明文有清代臺灣科舉與臺南名進士簡介,並書文人雅士登樓題詩之遺蹟。

  另外,赤崁樓現展存於室外樓間之石雕、古物及古蹟有十七種:

  1. 石象 :清道光年間臺邑紳士吳尚新墓前之石刻,現置園中拱門兩側。

  2. 石欄石獅 :清光緒十二年,沈受謙建文昌閣,同時置石獅十二於石欄上,現仍在原位。

  3. 縣署石鼓 :縣署為清乾隆十五年知縣魯鼎栴所建,石鼓成於是時,現置海神廟前庭。

  4. 技勇石 :清代考選武童用物,私家練武亦用之。該園現存四件,與石駝同列。

  5. 石栳 :清代商郊所用之標準容量器。該園現存二件,與石駝同列。

  6. 石臼 :清乾隆四十二年,軍工廠鼎建時所置,為擣製油灰之用具。現與石駝同列。

  7. 海神廟 :清光緒四年臺灣知縣潘慶辰起造。

  8. 蓬壺書院門廳 :清光緒十二年臺灣知縣沈受謙建置。

  9. 文昌閣 :亦為清光緒十二年沈受謙建置。

  10. 普羅民遮城堡門 :荷蘭人於明永曆七年所建舊城之堡門,年久湮沒,至民國三十一年重修赤崁樓拆除大士殿時,始被發現。位於文昌閣西側臺基下,其拱門及門內上樓石級遺跡仍存。

  11. 普羅民遮城東北稜堡殘跡 :荷蘭人於明永曆七年所建舊城之一部,清光緒十二年,其臺基上建置五子祠,祠毀之後,經過發掘,乃現此稜堡殘跡,其城壁堅厚,可見舊堡之一斑。

  12. 普羅民遮城古井 :荷蘭人建城時所鑿之古井(現存於文昌閣與海神廟之間),相傳有隧道與安平古堡相通,或係謠傳。

  13. 文昌祠壯北石獅 :文昌祠建於清康熙年間,石獅成於是時,祠已圯毀,石獅現置該園民族路大門兩側。

  14. 石龜御碑贔 :清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變,清將福康安率軍來臺鎮壓;事平,乾隆賜旌功御碑九座,其中四座滿文,四座漢文,一座滿漢文合刻,現置海神廟臺基南側。

  15. 石馬 :原是臺南縣永康鄉洲仔尾前清雲騎尉鄭其仁墓前石彫,現置文昌閣臺基下,普羅民遮城舊堡門之前。

  16. 石碑 :該園收藏石碑頗多,總計二十餘件,有營造畫、禁令、修橋、造路、旌表、墓道、修祠廟等碑記。現置海神、文昌兩樓臺西側壁成列。

  17. 石駝 :清代官定及商郊所有之標準重量石,該園現存十餘件,置文昌、海神兩樓臺基前走道之側成列。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