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寺

佛教歷史藝術館

參觀時間 週二至週日,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週一公休。
門  票 免費。
地  址 臺北市忠孝東路一段二十三號五、六、七樓。
交  通 臺北市聯營公車:二一二、二六二、二○五、五七、二四○等皆可到達。
電  話 (○二)三四一五七五八

  善導寺佛教歷史藝術館鑒於魏晉南北朝時之石窟造像,如:敦煌、雲岡、龍門等石窟藝術,以及唐宋以後在民間廣為發展的中國佛教藝術,現代不能普被民間欣賞,於是將寺內法師歷年收集魏晉以來之各類佛像及書畫,於寺中闢一陳列館予以陳列。


一、籌建經過


  目前臺灣地區各大博物館中,雖然珍藏了許多我國歷代文物,但有關佛教藝術的文物則不甚完整,尤其是魏晉至唐宋年間的石雕藝術精品甚為欠缺。該館遂致力於蒐藏,以為彌補國內博物館界於此一內容之缺憾。善導寺佛教歷史藝術館於民國七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開放,當時只開放五樓的石雕藝展;七十六年十月三十一日繼又開放六樓的佛像展與七樓的藝文館。


二、展示內容


  設有陳列室三間,分別設於五、六、七等三樓;五、六兩樓為藝術館館址;七樓的藝文館則展出佛教書畫。

  五樓展出之各形石雕藝術,多為魏晉六朝時期佛教造像之藝術精品,歷千百年而完整無缺,彌足珍貴。造像內容包括釋迦如來、彌陀世尊、彌勒菩薩、觀音大士,另有男女供養人立像。這些佛像雕刻時代歷魏晉六朝、隋唐、北宋、遼、至清等朝。於造形上可以看出隋唐以前圓雕之法相,多以自然柔美為主,形態變化多,有正立相、有側立相、有倚腳、也有盤坐相、有托腮思維、亦有深入禪定;有左右側臥,亦有跏趺坐、半跏趺坐等;各各表情不同,個個傳神互異,慈容滿面,栩栩如生,洋溢著寧靜與莊嚴的美感。除此,還有多尊佛像頭、浮雕、石碑、佛龕、造像碑等。至於石材,有常見之白石、青石,有難見之黑石灰岩,有水成岩,亦有火成岩,有黃大理石,亦有白雪花石,更有稀有珍貴的漢白玉等。

  五樓展示區內有各種佛珠之展示。館內最為珍貴的收藏乃是佛陀舍利,佛陀舍利為斯里蘭卡瑪希揚格納寺所分贈,於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廿九四迎奉善導寺。

  六樓收藏唐、宋、明、清以及近代的木雕佛像、陶瓷佛像、玉雕佛像、牙雕佛像以及金銅佛像。木雕佛像多巨大雄偉,有彩色、原色、金色三種木雕,可惜保存不易,大多色彩斑駁,材木剝裂。陶瓷佛像則以十八羅漢最為顯目,其中由宋明時代各名窯燒製的佛像亦有多尊,如越州窯、景德窯、鈞窯、吉州窯、御窯等。玉雕、牙雕及金銅佛像型體小,較為精緻。

  七樓的藝文館展出宋、明、清及近代的佛畫,其中以宋代阿彌陀佛接引像、明代黃道周普賢菩薩像和張大千所繪敦煌唐人壁畫吉祥天女像最為重要,亦有文人書畫作更換式展出。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