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附設

民俗器物室

參觀時間 週一至週五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週六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二時,國定假日、每月十五日及月底(如遇星期日則提前一日)閉館不開放。
門  票 免費。
地  址 臺北市新生南路一段一號。
交  通 臺北市聯營公車:二七、二四○、二六二、二八一、二七八、二○五、五七等至工專站下車。
電  話 (○二)七七三二一六一。


一、籌建經過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的前身,係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創立於民國四年八月。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以後,為我政府接收,於次年合併南方資料館而成立。民俗器物室自民國五十二年在該館正式成立,直到民國六十三年始正式對外開放展覽參觀。內容大部份為我國東南各省及南洋地區有關之民俗器物,總數共達三千多件,種類豐富且可與館內特藏之東南亞圖書資料互相參證,為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之重要資源。其文物來源之說法有二:(一)有一對義大利籍夫婦在華南一帶作收藏工作,而復轉贈該館。(二)日據時代,日本人為研究中國民情,而做收藏研究。光復後,政府接收,但資料卡卻散失不可查。


二、展示內容


  展出之器物大都屬於明清時代華南一帶民間用器,非常精緻,顯然在蒐集時已別有一番用心,茲按種類介紹如下:(一)神像—有木雕亦有陶瓷製品,清木雕禹王像、木雕漆金燭臺等皆栩栩如生、巧奪天工,以及近人劉明侮製作的交趾陶漢鍾離像等。(二)寶劍—與歷史記載有關的名人寶劍,有明寧王宸濠祝壽用的供奉寶劍等。(三)道教用品—道場、儀軌等之用品,如清道士用的法器、筆架、木雕漆金五雷令牌、道冠、北斗星君像等。(四)銅印—有一枚母子印,可拆開為三部份分別蓋用,亦可單獨合蓋使用,如此巧思之作,今日亦不多見。其他還有歷史名人的印章,如漢相張留侯玉印等皆為難得收藏。(五)文房四寶—展出清代各式筆記、筆架、筆筒等,另外還有一枚特別由雷風塔磚製成的宋代磚硯。(六)海南島或南洋椰刻—這是利用椰子外殼雕成各種器皿的工藝品,如各式茶壼或撇口瓶等,上面大都刻有精美之詩文。(七)陶瓷品—該館收有大量石灣作品,如鴨荷壁花插、雲龍飛禽爪果、鷺竹壁花插等。(八)玉器—大部份為漢以前戰國作品,如斧、矛、戈、戟、斧、鉞等。(九)其他—如水煙袋、戥子(秤)、羅盤、懷錶、花銅鐘、銅胎琺瑯、鬥蟋蟀竹器、化妝盒、鏍鈿木盒、髮簪等皆為日常生活用品。有一件有趣作品,特別提出為大家介紹:滿清末年,政治腐敗,遂招致外人侵略,鴉片戰爭更增加中國人仇外心理,很自然的便反映在民間藝術作品上,這裡有一件咸豐年間石灣窯石渭岩先生製的「巴夏禮夜壺」,即是將外國大使製成尿壼,其藐視不屑的情緒可見一般。


三、推廣活動


  該陳列室經常配合圖書館的各種特別展覽而作特殊專題展示,亦有接受外界要求或主動到館外展示。


四、服務項目


  該陳列室位於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之三樓,故觀眾可乘前來欣賞之便,順道至各圖書室閱覽籍刊,而圖書館前方就是光華商場,商場內乃舊書攤之大本營,也有各種古董、玉器、電器材料的買賣,到此處一遊,料不定有意外收穫呢!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