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晚期  玉璧

「禮記」說「禮有以素為貴者,至敬無文,父黨無 容,大圭不琢」。又說「大璧石琢,大禮必簡…」 就是指這種古器。因本器的圓周不圓,厚薄不一, 還有切割時留下的痕跡,故其原始性非常明顯,但 也深合「至敬無文」的莊嚴。

這樣一塊不平整、不正圓的石片,若無中央的圓孔 ,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塊備用的石材而己。然而, 在中央琢了一個圓孔,人文的意義,就彰顯出來了 :在此圓孔中,蘊含著無聲的語言、原始的觀念, 訴說著人類存在的自覺意念與奧秘。

「爾雅」釋器把璧中央的圓孔稱為「好」,稱玉璧 本身為璧「肉」,而有「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 之瑗」,玉肉和好孔差不多的叫「好肉若一,謂之 環」。這樣的定義是秦漢時代的人對環狀玉器的經 驗談,實際也蘊含了對石器物的美學觀念。從最樸 素的原始觀念而言,在一塊近圓形的石片上,琢一 個圓孔,便是審美之萌芽、觀念之賦與了。

「說文」云:「好,美也」,段注云:「好,本謂 女子,引伸為凡美之稱」,「方言」︰「自關而西 ,秦晉之間,凡美色謂之好」。其他器物上的圓孔 不ㄧ定被稱為「好」,但玉璧上的圓孔卻被定稱為 「好」,其所包含的文化意義便不言而喻了。

據專家們的統計,除南太平洋區象徵土著財富的大 石璧外,這件玉璧可能是世界上「不琢」的「大璧 」的老祖先。

新石器時代的璧形器遍佈於大江南北的文化遺址, 璧形器可能起源於紡輪或轆轤,紡輪本身是財富的 代表,所以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常以餽贈玉璧的雙數 ,作為財富多寡的象徵,而後發展為禮器,「禮器 是故大備」(禮記•禮器)。 --楚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