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臺南市中區民族路二一二號

[創建年代]明永曆七年(西元一六五三年)


赤 嵌 樓 為 荷 蘭 人 所 建 , 原 稱 普 魯 民 遮 (Provintia) 城 , 位 於 熱 蘭 遮 ( Zeelandia) 城 對 面 , 兩 者 遙 遙 相 對 數 公 里 , 互 為 犄 角 。 熱 城 為 總 督 統 治 中 樞 , 普 城 為 商 業 及 行 政 中 心 。 樓 之 建 築 壘 磚 為 垣 , 以 糖 水 糯 汁 搗 蜃 灰 , 其 堅 固 如 石 塊 , 周 長 四 十 五 丈 三 尺 , 南 北 兩 隅 設 有 瞭 望 亭 , 樓 高 三 丈 六 尺 有 餘 , 俗 稱 紅 毛 樓 。 明 永 曆 十 五 年 ( 西 元 一 六 六 一 年 ) 鄭 成 功 光 復 臺 灣 , 改 為 承 天 府 , 後 充 火 藥 軍 械 庫 。 清 康 熙 六 十 年 ( 西 元 一 七 二 ○ 年 ) 朱 一 貴 之 役 , 為 兵 燹 所 毀 , 復 因 頻 年 地 震 屋 宇 傾 圯 殆 盡 , 惟 周 垣 完 好 堅 固 。 乾 隆 年 間 知 縣 魯 鼎 梅 移 建 縣 署 於 其 右 , 樓 則 專 供 人 覽 勝 。 光 緒 五 年 知 縣 潘 慶 辰 就 原 址 建 文 昌 閣 與 海 神 廟 。 日 據 時 期 改 修 成 歷 史 館 。 光 復 後 略 加 以 修 繕 , 惜 施 工 不 良 , 有 損 原 貌 , 今 則 該 樓 僅 存 荷 據 時 之 古 城 門 , 樓 後 尚 存 , 稜 堡 殘 跡 , 供 人 憑 弔 。 [下 圖 ] 大 約 在 一 九 三 ○ 年 前 後 的 赤 嵌 樓 , 當 時 只 剩 文 昌 閣 和 海 神 廟 兩 座 中 國 式 樓 閣 。 樓 閣 是 建 在 荷 蘭 人 的 普 魯 民 遮 城 磚 造 臺 座 上 。 在 日 據 後 期 的 一 次 修 建 中 , 發 現 了 臺 座 的 主 要 入 口 。 光 緒 末 來 的 赤 嵌 樓 , 當 時 共 有 三 座 樓 閣 , 右 邊 是 海 神 廟 , 中 間 是 文 昌 閣 , 左 邊 是 五 子 祠 。 文 昌 閣 前 還 有 一 座 大 士 殿 。 後 來 五 子 祠 倒 塌 了 , 不 再 重 建 。


[右圖 ] 這 九 座 精 雕 的 龜 碑 , 在 日 據 時 期 , 曾 置 立 在 臺 南 大 南 門 甕 城 的 內 側 , 排 列 成 弧 形 。 每 座 碑 寬 約 三 尺 , 高 約 一 丈 多 。 現 在 的 赤 嵌 樓 南 面 景 觀 , 海 神 廟 的 南 壁 臺 基 下 置 立 九 座 從 臺 南 大 南 門 移 來 的 龜 碑 , 與 樓 閣 相 互 輝 映 , 極 為 壯 麗 。 這 些 龜 碑 包 括 「 平 定 臺 灣 二 十 功 臣 像 贊 序 」 、 「 平 定 臺 灣 成 功 碑 」 、 「 擒 林 爽 文 碑 」 、 「 命 於 臺 灣 建 福 康 安 等 功 臣 生 祠 詩 以 誌 事 碑 」 等 。


赤崁樓與原來普遮民城之關係-虛線部份-


[右圖] 這是清代「重修城隍廟圖」石碑, 原來置立在城隍廟中, 後來才移到赤嵌樓的西側。石碑上刻的是中國古代的建築配置說明圖, 圖中可看到廟前方有一座戲臺。

[下圖] 「重修城隍廟圖」石碑的局部, 碑首雕刻「雙龍搶珠」, 採浮雕式, 龍身姿態雄勁有力, 是清代臺灣石雕之傑作。












[中華民國館] [文化館主頁] [文建會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