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50年代-政策制度


一、面臨問題與發展策略
 ─民國50年代,由於40年代已奠定經濟良好基礎,且40年代所採取的一連串財經措
  施產生效果。同時,此期間國際經濟景氣繁榮,加以我國具有低廉工資的競爭優
  勢,出口因而大幅增加,達成經濟加速發展,物價又相當穩定的雙重經濟目標。

二、經濟建設計畫
 ─實施「中華民國第三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50年至53年)。計畫重點為:
  1.維持經濟穩定。
  2.加速經濟成長。
  3.擴大工業基礎。
  4.改善投資環境。
 ─實施「中華民國第四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54年至57年)。計畫重點為:
  1.促進經濟現代化。
  2.維持經濟穩定。
  3.促進高級工業發展。
 ─實施「中華民國第五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58年至61年)。計畫重點為:
  1.維持物價穩定。
  2.擴大輸出。
  3.擴建基本設施。
  4.改善工業結構。
  5.促進農業現代化。

三、產業
  (一) 農業
    ─賡續實施公地放領及耕者有其田。
    ─58年公布「農業政策檢討綱要」。
    ─59年通過「現階段農村建設綱領」。
  (二) 工業
    ─發展輕工業,採行出口擴張。
    ─51年公布「技術合作條例」,推動引進國外技術。
    ─54年公布「加工出口區設置條例」,成立高雄加工出口區,推動外資及華
     僑來臺投資,並吸收大量農業剩餘勞力。
    ─54年設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55年實施「輔導中小型企業辦法」。
    ─58年於高雄楠梓設立加工出口區、於臺中潭子設立加工出口區。
    ─58年成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推動全國整體科技發展。
    ─59年成立經濟部工業局,積極推動各項產業發展計畫。
    ─50年代,政府共開發11個工業區,提供1,242公頃工業用地。

四、財政、金融
  (一) 財政
    ─徵收教育捐,籌措九年國教經費。
    ─57年成立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為期二年,改善賦稅制度,改進稅務行
     政。
    ─57年及58年分別公布實施「海關管理保稅工廠辦法」、「保稅倉庫管理辦
     法」(60年保稅工廠制度正式確立)。
  (二) 金融
    ─51年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式營業,臺灣股票的公開發行邁入一個新的境界。
    ─52年取消結匯證制度,將複式匯率制度改為單一匯率制度。
    ─54年美援終止。
    ─公布「外銷貸款貼現辦法」,建立低利出口融資制度,促進我國產品外銷
     。

五、貿易
 ─47年實施「外匯貿易改革方案」;簡化匯率制度、貶低新臺幣匯率、放寬進口管
  制及加強鼓勵輸出等,以積極拓展出口。
 ─50年公布「外銷品退還稅捐辦法」。
 ─51年訂定「外銷貸款通則」,減輕出口商成本負擔。
 ─59年成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六、人力
 ─實施「第一期人力發展計畫」(55年至56年)及「第二期人力發展計畫」(56年
  7月至58年6月)。
 ─52年實施「擴大國民就業輔導方案」,設立臺灣省北、中、南三區國民就業輔導
  中心。
 ─55年成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專責辦理青年就業及創業輔導工作。
 ─55年成立「臺灣省勞動力調查研究所」,開始辦理勞動力調查統計。
 ─5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有系統的推展職業訓練,設置公共職業訓練機構,辦理工
  業與漁業類等技術訓練,並開辦全國技能競賽。
 ─50年代中期,五年制專科學校快速擴增,加速培育經建發展所需之中級技術與佐
  理人才。
 ─57年公布「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延長國民受教育
  年限。
 ─57年正式推動家庭計畫。
 ─58年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以降低人口成長為首要工作。
 ─58年頒布「設置二年制工業技藝專科學校計畫」,開始設立二年制工業專科學校
  。
 ─58年成立「臺北市國民就業輔導處」。
 ─陸續選擇辦學優良公立師範及職業學校改制為專科,並大量增設私立五年制專科
  學校。

七、社會
 ─54年公布「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及「退休人員保險辦法」。
 ─57年第一次修訂「勞工保險條例」。
 ─59年修訂「軍人保險條例」。

八、文化
 ─56年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展開倫理、民主、科學之新文藝運動。
  興建現代化體育場及展示場。
 ─59年教育部於全國各主要都市陸續成立社教館,兼辦藝文活動。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