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博物館

參觀時間 週二至週日,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週一全天、週二上午公休。
門  票 免費。
地  址 基隆市信一路一八一號。
交  通 基隆市公車一路、二甲、五路,於市政府站下車;或從基隆火車站步行十分鐘,即可到達。
電  話 (○二)四二二四一七○。


一、籌建經過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原址為中山堂,民國六十八年一月五日,根據教育部頒佈建立縣市文化中心計畫,拆除中山堂建築。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於七十四年八月落成,前後歷經兩任市長之策畫,花費十億元建設,是國內各縣市文化中心中耗資最鉅,室內裝璜工程華麗。


二、展示內容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的展示分長期性專題展與臨時性展示兩類。第一陳列室一般作古文物及立體藝術品之陳列,展期為二週至四週。第二陳列室作專題展覽之用,展期六個月至十個月,由中心設計研究專題,蒐集文物後作專題展,開館以來曾展出「曠宇天開︱基隆開發史展」、「海門漁帆︱基隆漁業史展」、「天工開物︱基隆礦業史展」、「舊情綿綿︱基隆早期風貌展」、「悲天憫人︱中元民俗采風展」等,內容甚為充實。第三、四陳列室目前為攝影作品之展示。一樓中庭及半樓,為機動性陳列場所,可展示臨時性之大型雕塑或書畫、政令宣導、科技衛生等展覽。大門外廣場,可陳列大型戶外雕塑作品。三樓藝廊,可展示平面藝術品如繪畫等。四、五、六樓迴廊,則配合大型展示活動,作為展示場所。

  為保存先民文化遺產,樹立地方特色,該中心有計畫蒐集、整理、研究該市綜合性各項文物,特設立文物館,藉使民眾瞭解地方歷史與傳統民俗之內涵。

該館展出之主題及內容包含:

  該館已於七十九年七月開館作業,以供民眾瞻仰,並緬懷先人創業維艱之精神,因而瞭解地方歷史文物與傳統民俗之內涵。


三、場地配置


  該中心之建築體共有十一層,地下二層是機房和停車場;第一層設有蔣公紀念堂、文物陳列室、貴賓室、簡報室、市政資料室、辦公室、會議室、教室;二樓有兒童室、期刊室、視聽室、典藏室;三樓:一般閱覽室、海洋特藏室、參考室、圖書館;四樓:演藝廳;五樓:燈光室、音響室、電影放映室、道具室;六、七、八樓分設記者室、觀眾席等。


四、推廣活動


  博物組與市內各級學校互相支援,安排學生參與文化活動,情形如下:各項展出活動及配合之講座,均發函或寄發邀請卡,邀請各校師生參與,並贈送有關書籍資料。邀請「中華水彩畫協會」舉行作品年展及畫家現場作畫。配合版畫週,籌畫製作「版畫教學展」,除公開展出配合技法示範外,展品並巡迴各校展出。邀請市內美工教師及學生,參與該中心各項展出活動之設計、製作。

  推廣組的活動方針著重於加強文化推廣活動、提倡現代國民生活運動、民俗技藝活動之推廣、舉辦各項藝文研習、親子活動及親職教育,並配合民俗節慶、假日辦理假日文化廣場,以展示民俗藝術成果。為提昇該市藝文水準,推動地方文化建設,推廣組乃結合社團及民間力量,共同推展藝文活動。如假日文化廣場辦理戶外精緻音樂、戲劇、舞蹈暨民俗技藝表演,邀請地方藝文團體及學校演出。為宣導中心各項活動除每月出版節目表外,並於文心月刊中開闢「藝文專訪」,邀請基隆市藝文界、音樂界知名人士共同研討,及建議該市文化活動方針。

  運用視聽資料增強教育功能,是該中心精進加強研究的部份,因此其視聽資料媒體包括:立體模型、投影片、透明片、幻燈單片、幻燈捲片、縮影資料、電影片、錄影帶、錄音帶等。文化中心所開設之各類研習活動,共計七十二班,且不時有各種藝文活動,如:音樂欣賞、舞蹈、戲劇之演出。


五、服務項目


  印製展覽簡介及文物說明。


六、導覽申請


  可去函申請。


七、義工制度


  目前義工共有六十四人,皆是經由面試、口試、及試用後,遴聘為中心服務之義務工作人員。義工為無給職,協助中心辦理各項靜、動態活動。管理上,定期辦理各類義工研習營,如:康輔研習、博物館導覽研習等,義工可在服務的機會下同時獲得本身知識與能力培養之機會。


八、附近名勝


  中心附近名勝有中正公園、海門天險、荷蘭城、仙洞巖、獅球嶺砲台等。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