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時間 | 週二至週日,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每週一及國定假日之隔日休假。 |
---|---|
門 票 | 免費。 |
地 址 | 雲林縣斗六市埤口路一○○號。 |
交 通 | 臺汽或臺西客運至斗六市縣政府站下車。 |
電 話 | (055)325-191•327-613 |
雲林縣政府遵照中央實施國家十二項建設之決策,於民國六十七年九月成立「雲林縣立文化中心籌備委員會」,負責策劃及執行有關興建事宜,用地徵用臺糖公司斗六廠農地兩公頃,工程設計採公開徵圖,經錄取第一名賴清陵建築師之設計圖函報省、中央核定後,第一期工程(包括圖書館、文物陳列室)於七十年十二月廿一日動工興建,至七十二年底完工,七十四年五月正式啟用。第二期工程(音樂廳)於七十五年三月十日動工,於七十七年完工使用。
該中心展覽事宜,主要分三部分進行,展覽室為多元性用途之展示區,舉凡民俗文物、雕刻、插花、攝影、陶瓷等均可在此展出,展品來源除了少部份為外界借用場地的展覽外,大部份為中心積極從外界借來的優秀展品,平均每月有三至四次的各項專題展。畫廊部份主供展示美術作品之用,而以邀請展或借展性質居多,七十六年度計達展出場次七十一次。另陳列室一角亦設有雕塑專櫃,以不定期更換方式展出縣內藝術家作品。該中心為發展雲林地區的地方特色,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核示,籌備成立一座「臺灣寺廟藝術館」,由中國文化大學陳國寧教授主持規畫,根據規畫案,其展示主題及項目如下:(一)臺灣先民祖籍分佈與傳入神祇。(二)臺灣地區重要寺廟及特色。(三)寺廟與臺灣社會發展之關係:包括早期移民、土地之開發與建廟、聚落之自治與寺廟會館之功能、寺廟興衰與城市經濟發展之關係、社會道德之維持。(四)雲林縣的寺廟:包括寺廟奉祀主神及分佈狀況、北港媽祖廟朝天宮的歷史與地位。(五)臺灣寺廟建築的結構藝術:包括寺廟的基本佈局與格局類型、臺灣寺廟之格局比較、寺廟平面形式與種類、寺廟的建材與來源、建材與構造、寺廟建築部份名稱與作用、臺灣寺廟屋架構造特徵、寺廟之棟架、斗栱之類型、藻井類型、寺廟的屋頂與剪粘裝飾。(六)寺廟建築的裝飾藝術:包括交趾陶、木雕、石雕、磚砌、彩繪、剪粘裝飾圖案等。(七)臺灣民間供奉神祇:包括民間供奉主要神祇與名稱、民間主要祠祀神類、王爺信仰、媽祖信仰。(八)神像藝術、神像雕刻技法等。(九)殿堂供養藝術,包括神龕及殿堂裝飾。(十)、寺廟藝術與現代生活。(十一)民間的廟會活動。該主題館預訂八十四年開館。
(一)展覽室:設於館之一樓,面積四十六坪,可供一般藝術作品展覽之用。(二)畫廊:設於館之一樓,面積九十三坪,備有活動之畫牆及投射燈等,專供美術書畫之展覽。(三)陳列室:設於館之三樓,面積一二○坪,置大小玻璃櫃三十七座,除陳列中華民族歷代文物複製品外,並經常供地方鄉土文物或蒐集各界捐贈之文物陳列展示。(四)「臺灣寺廟藝術館」將設置在音樂廳之地下室。(五)正規劃中的神像館與布袋戲偶館也設在地下室。
為加強文化教育的功能,不定期辦理各種講座,以促進民眾對文化的關心與認識。並定期舉辦篆刻、書法、兒童美術、詩詞、文藝、傳統技藝等研習班,以提升民眾藝術水準。隨同展覽有時邀請書畫家、版畫家來中心當場示範。此外,為使文化活動深入鄉間,七十六年度共舉辦十一次巡迴展覽,分別在斗南、西螺、虎尾各地區的活動中心或中小學禮堂舉辦各種樹石盆景、書畫、科技等藝術活動。另為配合我傳統節慶與媽祖誕辰,與北港朝天宮媽祖廟等有關單位舉辦「富國勵民中心」花燈展及藝閣遊行比賽等活動,吸引百餘萬民眾前來參與,當能收到潛移默化的社教作用。
機關團體事先以公文或電話洽妥者,該中心可派員導覽。
該中心設有民眾餐飲部,可供休息交誼之用。展品可供拍照。
距離四十分鐘車程的北港媽祖廟是全國知名度最高的寺廟,該中心之「臺灣寺廟藝術館」開館後,更是相得益彰,擁有五百餘所寺廟的雲林縣便是「臺灣寺廟巡禮」的重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