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立文化中心博物館

參觀時間 周二至週日,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週一公休。
門  票 免費。
地  址 文化中心—臺中市英才路六○○號。 文英館—臺中市雙十路一段十之五號。
交  通 文化中心—仁友公車二○路;文英館—仁友公車二○、四一、四二路。
電  話 (○四)三七二七三一一


一、籌建經過


  臺中市素有文化城之美譽,文風鼎盛,教育事業發達,對於各種文化活動的推展,不遺餘力。民國六十五年,由名企業家何永先生於雙十路捐建文化中心一座,開本省文化中心之先鋒。六十八年秋,該市為遵照中央推展文化建設之決策,復於英才路六○○號籌建一所文化中心,於民國六十九年八月開工,七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竣工啟用。建館經費新臺幣二億八千三百六十萬元,建地八千一百二十平方公尺。雙十路的文化中心乃併為分館,改稱文英館。


二、展示內容


  展覽方面可分為長期性與臨時性的兩種。長期性的展覽以民俗文物為主,在文物陳列室舉行,一樓至四樓陳列石藝,五至六樓陳列歷代仿古文物,有青銅器、唐三彩、瓷、粉彩、琺瑯、玉器、牙雕、木雕等。七至八樓陳列書法、國畫作品,配合專題作不定期的分類安排更換。短期性的展覽主要指各類美術作品、自然科學模型或圖表的臨時性展覽,安排在展覽室舉行。文英館所收集之民俗文物有一千九百二十一件,每年參觀該文化中心的人次達三十萬之多,年平均有二百二十展次。文英分館畫廊,每年均達到五十五展次。文英館原藏之臺灣民俗文物以及由臺中寶覺寺內臺灣民俗文物館移交之臺灣民俗文物共兩仟餘件,目前正由莊伯和教授主持規畫,擬改名「臺灣民俗文物館」。目前該館以(一)臺灣民俗之傳統版畫與木刻版;(二)臺灣民間宗教文物;(三)臺灣原始手織布;(四)中部地區原住民文物的收集最為完整,配合動態及靜態的活動展出。其靜態活動包括:第一陳列室—節慶或特展時,配合系列活動展出;第二、三陳列室長期展示該館所藏之珍貴文物;展覽室—積極安排接辦全省各地相關之臺灣民俗文物或中華文物之展出,期使中部民眾,除了該館藏品之外,還有更多的機會觀賞到其他各地珍貴之文物;圖書資料室—陳列、整理並廣為收集相關書籍、文獻及報告,建立館際合作,交換資料及交流展出,充實該館史料,加強研究工作,與學術機構保持密切聯繫。在動態活動方面於門廳、中正廳—在節目慶典時舉伴相關集會或民俗技藝、觀摩示範、傳統藝術之各項文化活動及表演,讓市民親自參與;視聽教室—配合舉辦相關之專題演講、座談、研討及研習等,並定期放映相關文物之錄影片。


三、場地配置


  該中心之展覽室分佈在一至三樓,共有六間展覽室,盤旋而上,相互連通,文物陳列室則二樓至八樓皆有,共有七間,設有展示櫃、櫥窗、臺、架等,視實際情形而使用,展覽面積計達五七九•四坪。文英館設畫廊與展覽室各一間,約八三坪。


四、推廣活動


  該中心每週六、日皆舉辦定期演講及表演,以供民眾吸收新資訊,並將時間公佈於文化欄及報章雜誌。另經常策畫特別活動,如在「寫春聯好過年」項目中,曾邀集各書法家現場揮毫,贈送春聯。「美化、綠化生活環境」項目中,讓國小兒童作大壁畫的製作。其他如史蹟之旅、藝術之旅、探訪古蹟、藝術家等活動都配合教育推廣之目的。另外為增進生活情趣,提倡正當休閒娛樂,為市民設有插花、舞蹈、瑜珈、書法、美術等研習班。


五、服務項目


  該中心各項展覽允許有興趣者攝影,並設有咖啡廳。


六、附近名勝


  該館位於臺中市區內,隔鄰有省立美術館及附屬的公園地,國立自然科學館亦在不遠處。文英館附近為臺中公園。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