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

國劇陳列館

參觀時間 每週一、四、六上午十時半開放。
門  票 個人三○○元,團體二○○元。
地  址 臺北巿內湖區內湖路二段一七七號。
交  通 臺北巿聯營公車:二二二、二七八、二六七、二四七、二八、二一、六○二、六○四。(達人女中站)
電  話 (○二)七九六二六六六轉七一一、二八一。

  我國的國劇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它乃是集合了文學、音樂、歌舞等民族藝術的綜合創作。國劇中的唱詞是文學作品,它有著詩、詞、歌、賦的意境和韻律,它的音樂和唱腔,是源自我國古樂的衍進,和集全國地方戲劇曲調精華的大成,配合著優美柔和的民族舞蹈和英武堅軔的武功動作與持技,它有詩情、有畫意,它使人陶醉,也使人堅強,它美化了人生,也孕育了良俗,它有氣壯山河的大漢天聲,也有著柔情萬種的民族小調,它的服裝代表著劇中人的性格和身份,它的臉譜更代表著劇中人的忠烈和奸邪,它不僅是民族藝術,且是一種具有哲理的學問!


一、籌建經過


  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為國內專門培養國劇人才、研究中國國劇藝術之專門學校。校方為推展國劇,並將國劇刻詳細而有系統地介紹於海內外,於是有「國劇陳列館」的成立。任何有關「國劇」藝術內容的方向,都成為國劇陳列館所積極蒐集、保存及展示的目標。

  為了使外國人士對中國這種精深的戲劇藝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為了提高國人對國劇的欣賞與認識,激發國人興趣和喜愛,而有設館之議。終於民國七十五年底正式完工,展開陳列。


二、展示內容


  該館的展示內容包括:國劇的源由、國劇之劇照、國劇的服裝、國劇道具、國劇的樂器、國劇的人物及國劇的臉譜等。

  關於國劇的介紹與源由略述於下:國劇亦名平劇,又稱京劇,也叫做皮簧。它的形成,乃是擷取了中國各個地方的劇種菁華,經過多年來各代藝人的充實豐富和創造改進,才成為了中華民國的最大戲種。從國劇中的服裝來看,主要是明代的遺傳,自劇本的內容來分析,有關清代的故事,百不遇一,再從演出的劇本、組織及藝術來看,十九又脫胎於崑曲。因此,可以斷定,國劇大抵明末清初之際才成熟的。

  國劇陳列館所懸掛的劇照乃是劇校學生公演的照片。國劇的人物有所謂的七行,凡粉墨登場演戲的都謂之行,而在演出時,前後臺工作的人就稱為科,是所謂的七科。七行就是:生、旦、淨、丑、武行、上下手,這都是國劇中的角色,也是用以代表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物。

  陳列館所展出的國劇服裝,五光十色,花繡繽紛。外國人看平劇,最感興趣的就是演員們在劇臺上所穿的服裝,也就是一般內行人俗稱的「行頭」。國劇之所以特別注意服裝色彩的原因,是由於古典的中國式舞臺,本來沒有燈光的設備,為了補救光澤不足的缺點,所以對服裝顏色極為講求。同時也因為中國舞臺劇大多是古裝戲的原因,國劇服飾基本上是以時代較近的明代服飾為基礎,又參酌了唐、宋、元、清四個樣式、色彩、圖案上來區別劇中人的性別、身份、性格和年齡。因此,國劇服飾雖不多,但運用起來卻相當豐富。在每一個戲班都有一整套「行頭」,無論演什麼戲,都可以拿來運用。這一套「行頭」,一般分為「五箱一桌」;即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頭箱、旗包箱與梳頭桌。就內容的分類來說,這一套行頭又可以分做衣、盔、雜、把四大類。

  國劇的道具有髯口、「靶子」和交通工具。髯口是一種用許多頭髮編製在一根鐵絲上,掛於兩耳的鬍鬚。「靶子」即國劇的武器,主要分為九大類,即刀、槍、劍、鞭、鎚、斧、棍、棒、旗等,另外有三十二種個別的武器與切末,共計四十一大類。關於交通工具,也有不少種類,其中最主要的是車、船、馬、轎。

  國劇的樂器有鑼鼓、胡琴、笛子......二十種樂器,也就是一般所稱的絲竹樂與金革樂,絲竹樂多以伴奏唱歌為主,但有時亦用來襯托表演動作;國劇中的鑼鼓伴奏,為劇中表演的一部份,也都有其一定的曲牌與意義。

  國劇的臉譜即是淨角與丑角的化妝,也就是國劇表演時那些花花綠綠的面孔。我國的戲曲,一向是朝著明顯的類型去發展,同時也有對歷史人物批判的意味,所以它最大的特點是將每一個劇中人的忠奸善惡、賢與不肖藉著臉譜,不用說明而靠舞臺造型,讓觀眾一望就能知道這個人的人品好壞,而花臉的型式就是為了這種效果而生的一種特殊化妝方式。


三、場地配置


  計有放映視聽室、展覽館、教學館、劇場,藝品販賣部、文物庫房、文物修護室、攝影室、停車場、戶外庭園等。


四、推廣活動


  有多媒體視聽設備作十分鐘的國劇文物、人物簡介,並有二十分鐘國劇舞台表演。展覽館內有一臺電視做輔助說明,另有二臺幻燈機,並準備利用「卡通」圖片的設計來增加遊客興趣。在教學館,另有一幻燈機說明劇校學生之上課狀況,教學館內並有劇校學生之成果展。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