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時間 | 需事先電話或公文申請,不作一般性開放。 |
---|---|
門 票 | 免費。 |
地 址 |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一二八號。 |
交 通 | 臺北市聯營公車:二○五、二一二、二七○、二七六、三○六;指南六路,胡適公園站下。 |
電 話 | (○二)七八九九三○九。 |
民國四十四年八月,中央研究院成立民族學研究所籌備處,聘凌純聲博士為主任,展開民族學研究工作。同年十二月,凌先生率領該所調查隊,赴屏東來義鄉來義村調查排灣族,工作延續至次年元月,此行不但收集重要民族學資料,同時也進行民族學標本之收集,是為該標本室收藏標本之開始。
民國四十五年,在凌先生積極策劃之下,創立民族學研究所標本室。以後,配合該所之民族學田野調查,陸續進行標本之收集,使臺灣土著民族之標本漸趨豐富。民國五十四年四月正式成立民族學研究所,聘凌先生為所長。同年五月,向該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借得中國大陸邊疆民族標本一千一百餘件,配合該所歷年收集之臺灣土著民族標本一併展示。
民國六十七年七月,凌純聲博士與世長辭,該所為紀念凌先生創所之勞績,特將標本室命名為「凌純聲先生紀念標本室」。民國七十四年八月,該所遷移新館,標本室重新規劃,第一展示室於七十五年七月先行開放,第二展示室於七十六年七月開放參觀。
該館為目前國內三大公藏臺灣土著標本研究蒐藏據點之一,屬於學術機構的附屬博物館,主要功能在配合該所的研究調查,進行標本之採集、整理和學術性資料展示。該館所收藏的標本包括中國大陸邊疆民族標本一千一百餘件,和該所歷年收集之臺灣土著標本,及臺灣漢人民間信仰的神像與相關標本,及砂勞越、夏威夷、雅浦民族的標本,另有與美國耶魯大學交換而來的菲律賓與新幾內亞民族學標本,總計藏量約七千件。
第一展示室佔地二百四十平方米(約七十坪),以實物(約六百件)展出為主,照片及文字說明為輔。依序介紹臺灣早期的歷史發展、臺灣土著民族傳統文化(分平埔族和高山九族),另以視聽媒體介紹土著民族的變遷與調適。展示重點在臺灣土著的傳統文化上,如泰雅族的黥面紋身與織布、賽夏族的矮靈祭、布農族的高山打獵、鄒族的戰祭、魯凱族的婚禮、排灣族的豐年祭、卑南族的會所與成年儀禮、阿美族的大家庭與豐年祭、雅美族的海洋生活與亡靈、鬼魂的懼恨,以及排灣與魯凱二族的貴族階級;各族男女服飾、傳家三寶青銅刀、陶壼、琉璃珠項鍊。另有平埔族之一的西拉雅族人,模擬傳統方式製成壼祭祭臺;或以雅美族人披戴佩刀、籐盔、籐甲防鬼魂之靠近,表現該族的Anito 信仰。
第二展示室於七十六年七月展出中國邊疆民族文化主題,以生活實物為主;展出邊疆民族文化特色的文物、日用品。第三展示室為台灣漢人民間宗教,另於二樓走廊展示該館收藏的太平洋地區民族學標本。
該館平時除國定假日外,皆對外開放,凡對該館展示內容有興趣的團體或社會人士,可去函申請參觀。
該館在中央研究院內,對面即是胡適公園,附近有臺北市觀光茶園的南港部份,並經由產業道路可通往平溪、石碇、深坑。